top of page

做心性关怀,我收获了什么?

Nov 10

4 min read

0

0

0

  2023年9月9日,我去北京爱如家康养院做临床心性关怀。回到家后,儿子很关心我今天在陪护老人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因为他记得我在第一次陪伴老人的时候,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他非常关心我今天有没有更多的“奇遇”。这说明他对我做的事情产生了好奇。于是我给他分享了我在陪伴中发生的一些故事,还跟他讲到在一次陪伴中,老人在跟我沟通的过程中,他说到的观点与我的价值观不是很吻合,但是作为一名心性关怀师,我没有去纠正,更没有去评判,而是全然地接纳、尊重老人的观点。我进一步跟孩子讲,做心性关怀师,要去掉“我来帮助你”这样的想法,当一个人说“要帮助你”的时候,实际上是处于比对方高的位置,也就是把对方视为虚弱的、需要帮助的人,而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状态。孩子表示同意。



        尤其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每个人都是非常孤独的,因为可能只有他自己在面对死亡的议题,其他人都在面对生的议题,目标与方向是不同的,这种孤独会令他的临终岁月异常的艰难。心性关怀师要做的是与对方一同去感受他正在面临的疾病、衰老或死亡,让对方感到有人知道他所知道的、有人能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这样他就不孤独。因此,不去“帮助”,而是去“同理”,去“一同面对”,显得格外重要。



        这时,孩子突然想到了他以前曾经看过的一个视频,是发生在美国的故事。有一位社区义工陪伴了一位老妇人。在陪伴过程中,老妇人讲了一个故事。老妇人小的时候不慎引起了一场火灾,令她的弟弟葬身火海。老妇人不敢承担责任,于是就撒谎说是隔壁的黑人家庭的孩子引发了火灾。当时是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时期,社区的白人家庭把黑人家庭杀害了,并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老妇人到了生命末期,这件事情让她感到非常不安,每天都做噩梦。她讲完这个故事后,问义工:“你说,上帝能不能原谅我?”义工对老妇人描述的事情感到非常的愤怒,于是他对老妇人说:“我想上帝不会原谅你。”几天之后,老妇人去世了。



        我问儿子:“你怎么看这件事?”他说:“老妇人做的事情太令人气愤了。”我说:“我认为这个义工还可以做得更好。老妇人已经受了一辈子的折磨,临死的时候,她有强烈的需要,希望能够忏悔,希望能够得到宽恕,希望能够上天堂。作为心性关怀师,不会站在是与非、对与错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只是去看当下的陪伴对象需要什么。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权力去评判甚至审判他人,我们每一个人不比别人强,不比别人高明,不比别人有权力。如果我作为心性关怀师能够帮助到这位老妇人,我可能会跟她说:‘我听到这个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惊。我由此想到,你一生都在受这件事的折磨,被反复地煎熬。现在,我能感受到你异常的焦虑和恐惧。对于您的问题,我现在不能够给您答案,因为我还处在震惊之中,我也很希望知道上帝能不能够原谅这样的事情。但我能为您做的是,我可以请一位牧师来,由牧师来告诉您上帝会怎么做,可以吗?‘”



​        儿子说他很受启发,他由此想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上,也不要有那么多的评判,那么多价值观的对立,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价值观的对立那样的关系。听到孩子这样说,我感到非常高兴,一方面他理解了我在做的这份工作的价值;另一方面,他能够用心性关怀的理念来调整自己的处事态度、生活哲学,这非常令人欣慰。



        接下来,我继续跟他探讨,心性关怀师不做是非判断,不意味着不辨是非。但是非的判定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有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种因素发挥作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并且它只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与需要中。而在心性关怀中,心性关怀师面对的只是一个有心性关怀需要的人,哪怕这个人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也必须用平等的心去对待他。如果这个罪犯在临终时感受到了最后的温暖与救赎,也许就会改变他的死亡状态,他的生命会在自己的信仰体系中得到升华。死亡在寻常的话语体系中意味着结束、失去,但在心性成长的话语体系中,死亡意味着一次绝好的提升生命品质的机会,逝者和生者都会因此而改变。比如,这个罪犯如果有家人的话,家人会因为见证这样的生命跃迁而感到宽慰,会令他们安心。这就是心性关怀师的价值。



        儿子认为我做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我想更有意义的是,对于还没有将老病死提上日程的年轻人来说,在这个年纪为衰老与死亡做知识储备和心灵准备,他的生命将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元与洒脱。这是安宁疗护带给我的家庭的福祉。



        最后,再说一下开篇提到的那次“奇妙”的状态。它发生在我的第一次临床心性关怀时。那一天,我陪伴老人的时间是10:00—11:00。结束陪伴回家后,我才发现我的手环显示10:07—10:27是浅睡眠,我感到非常吃惊,这20分钟正是我的服务时间,这说明了什么?我认为,可能我在那20分钟内进入了心无旁骛的“入静”,因此倾听效果非常好,老人说“聊完心里痛快多了”。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几天之后,我在慈愿倾听热线值班,值班时间是19:00-22:00。其间,我接了一个来电,来电者结束时反馈她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值班结束后,我发现手环显示19:21-20:35我处于浅睡眠状态。又一次“入静”?



        这说明什么呢?我想,深入的倾听就是禅修,这是心性陪伴给予每一位志愿者的专属红利。另一位心性关怀师分享说:“我们每次做心性关怀的收获都是一个隐藏款’盲盒’,收获不只限于我们与关怀对象之间的沟通,而是往往一不小心就打开了隐藏开关,跳出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做安宁疗护就像是挖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乐在其中。”




Nov 10

4 min read

0

0

0

Comments

Share Your Thoughts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