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性关怀线上开班,北京同学线下欢聚

Nov 8

3 min read

0

0

0

二月二的“龙抬头”刚过去,惊蛰便紧随而至。万物复苏,向上生长,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我们期待已久的临床心性护理培训也于惊蛰次日、3月6号正式开班。

  

《万物向阳生长,心性关怀开学啦!》


 当天上午,开学仪式正式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学员汇聚一堂,参加开学及第一堂课的培训。


在北京,约20位学员也从市区各处赶来,相约桃李书房,一起听课,也相互沟通,促进了解。


 开学仪式上,主持人对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北京慈愿工作站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此次培训的迹象课程体系以及授课导师也都做了详细説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宗教工作专家魏德东教授今天将会带给大家第一讲——《临床心性关怀的内涵及开展》,接下来的为期3个月的培训中,具有丰富的临床心性关经验的天文法师、隆云法师、王晓曦导师等老师将为大家带来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帮助大家进行具体案例的实践指导。


学员代表、慈愿工作站站长蔺波也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从过去在临床心性关怀学习到的内容:包括FICA、HOPE、AIM等评估工具,生命回顾、有效倾听、同理心、有效反馈等方法。认识到心性关怀,是一门系统、全面、可指导实际操作、兼容不同信仰的课程。在实践运用中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得到成长,未来期待结合中国国情与传统用心性关怀支持到更多的人。


《临床心性关怀的内涵及开展》

  

接下来,魏老师为大家开讲第一课,对临床心性关怀的内涵及开展做了阐述。首先厘清“心性”、“心性关怀”的概念。魏老师表示,心性关怀是从人的精神本性出发,对人生的本质、意义,特别是人的终极归宿所给予的关切、 解释、讨论与分享。心性关怀是面向所有个人的,宗教信仰者所说的宗教价值观、灵性关怀等内容,但又不局限于宗教性,而是更具广泛性。


魏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宗教师(Chaplain)一词的源起及服务内容,以及在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宗教信仰分布情况和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情况,他表示,中国人的精神食粮很难用“宗教”来界定,反倒与我们的物质食粮的构成很相似:是组合性的,比如儒释道三教合一、有很多朴素的民间信仰等等,风趣生动的解释经常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关于现代医学发展出现的安宁缓和医疗,魏老师表示,目前国内的安宁疗护仍然处在发展初期,因此,临床心性关怀师一方面自己具有较为丰富的心性关怀知识,可以直接服务于大众;另一方面也是心性服务的信息集散中心,可以帮助有各种需求的人寻找相应的心性关怀资源和专业人士,帮助大众解决心性疑惑,发挥桥梁作用。


在现实中,我们要做的可能是大众混合型的心性关怀,它涵盖了宗教与信仰,但又远不止宗教与信仰的范畴,而是能够更加普世地对病人/老人及家属进行人文关怀。

  

《同修共进,让爱流动》


概论课结束后,北京线下聚会的同学在李健美老师的主持下进行了自我介绍和沟通。参会的慈愿工作站的核心成员也向大家介绍了各自加入慈愿的因缘,肖老师也回顾了慈愿工作站的发展经历,从最终只是做临终助念,到后来引入安宁疗护的理念及实践,再到慢慢组织各种系统培训,未来也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前行,一起发光发热,共同推广生命关怀的理念,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做好爱与陪伴。



        各位学员的经历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有一颗大爱之心,一方面希望不断精进,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思考,另一方面也希望在照顾好自己的人生与家庭的同时,能够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生命关怀,从中受益。大家还纷纷表示,希望能够有机会多参与工作站的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工作站的发展、为全民生命质量的提升尽心尽力!







Nov 8

3 min read

0

0

0

Comments

Share Your Thoughts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
bottom of page